发布日期:2024-08-21 07:54 点击次数:90
7月23日上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举办“文明探源大讲堂”第六期,南阳市文研院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韩斝做题为《撬开中华上下六千五百年文明的钥匙——玉钺》专题讲座。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董全生,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晓杰出席,南阳文研院全体职工参加。
韩斝同志潜心研究古玉器十余年, 向大家讲授了史前玉器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兼而谈及从考古视角对《山海经》等古代文献的释读。
他认为,早在新石器文化早期,石制工具如石斧、凿、铲在质地形制上都有了一定的规范。新石器文化中期生产工具石斧、石铲到权杖玉钺的出现,也有统一的规制标准。到了新石器文化晚期玉钺、璋、戚的出现和传播,证实了先夏文化至商早期“诸夏”多元一体的发展。
他还讲授了"玉”字的起源本意,理顺玉斧、钺、戚、璋、圭演变及在不同文化时期传播特征。认为史前至商代,玉的本意是斧、钺、戚、璋形器,而不是一种材质。周礼中“玉”又特指为“六瑞”,春秋至战国音随意转,玉和壁逐步拓展为玉器物与材质的统称。汉代之后璧又回到玉璧的本形意。
在讲到《山海经》时,韩斝同志认为《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跨越时空、跨越地域、以不同区域部族传说为参照坐标的意象思维的思维著作。当下的很多古迹和遗址大部分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对应记载。通过对古代海内、海外及丘、虚字的解释(帝畿之外分五服:甸服、候服、绥服、要服和荒服。侯服之内为海内,侯服之外为海外,荒服之外为大荒;“虚”字由“丘”得义,本义为人生活过的“大土堆”也做坟堆讲),结合南阳古代地理地貌分析,伏牛山、白河周边的古代遗址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幽都山、黑水周边的司彘之国、朝云之国基本吻合。对南阳可能是伏羲七八千年之王都——宛丘,六千五百年黄帝之下都——昆吾之丘,五千三百年颛顼之出生地(司彘之国),四千年前后——大禹玉石俱焚之地进行了分析。
韩斝同志的讲课图文并茂、内容深邃。在授课中,还结合考古、文献等多方面资料,将中国史前社会与西亚等世界文明发源地联系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华史前文明的形成图景。讲座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韩斝,南阳文研院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田野文物考古发掘;潜心钻研青铜器、古玉修复技术,主持复制国内博物馆展品近千件;擅长文物计算机绘图,文物绘图过万件,于2002年首创计算机考古绘图应用技术;主持、参与整理并发表了《中国古代的环保与可持续利用》、《龙虎与丹经》、《易老普及读本》、《四书普及读本》等数十篇论文与专著。
来源/南阳考古
原标题/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举办“文明探源大讲堂”活动第六期配资安全的平台
发布于:河南省
Powered by 合法的股票配资网-炒股证券配资网-股票配资知识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